香港花卉及大自然 Nature
蕨类植物

行山常见的蕨类植物

我们行山通常会见到一些小型草本植物,它们的幼叶呈捲曲状,不开花、不结果,通常没有明显的茎,以叶子为主体,成熟的叶子背面可见孢子囊群,用作繁殖后代,这些草本就是蕨类植物。

植物的进化过程是从水中的藻类到陆上的苔藓类植物,然后到有维管束的蕨类植物,再而发展至种子植物。蕨类的茎通常都半埋在地低, 你往往只看到整株植物的叶子。它是无性繁殖,用于繁殖后代的孢子十分细小而藏于叶背面,孢子长大后藉风力或水力传播,遇到潮湿的环境即开始萌芽,经过胚胎的阶段而发育成一棵蕨类植物。如果有人觉得蕨类构造简单,通过“无种子”生殖,是一种“低等”植物,你会不会同意呢。

蕨类是四亿至二亿年前地球上最多的植物,古时蕨类森林因地壳变动而埋在地下,受地壳之高温及压力而成为今天地下的煤炭层。

现在我们看看行山时常见的蕨类植物:

芒萁

芒萁是旱生蕨类,它可忍受极度干旱贫瘠的生态环境,所以在山火过后的荒野空地,常见到成片的芒萁生长,是防止泥土侵蚀的先锋植物,具有水土保持与改良土质的功能,叶片浅绿色,末端分成二叉,常成丛出现,生长在开阔地方。

乌毛蕨

乌毛蕨是本地常见的大型蕨类,生长在向阳的斜坡或林边,幼叶呈红棕色,叶柄粗大坚靭,可超过1M,叶片一回羽状复叶,初生之叶柄及羽片紧缩成耳状。

华南毛蕨

这是香港最常见的一种毛蕨,叶可长达1M以上,满布小毛,二回羽状复叶,在林下空旷处或林边随处可见。

蜈蚣草

是香港常见的一种凤尾蕨,在石面、石墙、旱地及路旁生长。叶有尖而薄的羽片。

海金沙

是攀援草本植物,多生于路旁,复盖广阔的面积,叶片分正常叶及生殖叶两种。正常叶是三裂叶,生殖叶则对生,带有繁殖用的孢子。

生殖叶
生殖叶
正常叶
正常叶

铁线蕨

生长在林边之滴水岩壁或水沟附近潮湿之壁面,叶片卵状,叶柄亮黑色。

半边旗

一种容易辨认的蕨类植物,它的前半段叶羽完整不分裂,后半段则分裂成旗型,生长在林下或林边空旷处。

新月蕨

生于林中湿泥及山涧的土坡上,祇有单一的蕨叶长在叶柄上,分不育叶与能育叶,能育叶特别细小,叶柄长两至三倍,成熟时全叶满盖深棕色之孢子囊。

伏石蕨

主要生于岩壁或树干上,根茎细长,常蔓生,营养叶几乎无柄,近圆形,厚肉质,表面光亮,孢子叶倒窄被针形。

石韦

多附生于石或树上,紧密地簇生,根茎长而叶远生,叶片披针形,厚革质。

卷帕

卷柏科的蕨类植物在香港最常见的品种就是深绿卷柏及翠云草,多生于林下湿润泥土上。

深绿卷柏
深绿卷柏
翠云草
翠云草

金毛狗

大型蕨类,常见于林边半遮荫处,叶面深色及亮泽,叶底浅绿色,根茎木质,叶基和茎顶有金棕色的毛,亦有棕色孢子囊成瓣状。

参考资料

  • 蕨类图鉴 ~ 郭城孟
  • 植物标本室 ~ 渔农自然护理署
Top